1 劳教人员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调适目录第一章综述1、心理健康的概念3、心理健康的功能4、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5、心理健康的等级划分与亚健康第二章人际关系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与人际交往障碍2、沟通障碍的克服3、怎样应对诽谤4、心理过分紧张的消除办法5、失恋与离婚的自我心理调节6、如何自我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章情绪(或情感)方面常见问题的调适1、何谓情绪(或情感)2、怎样面对烦恼3、如何克制愤怒4、摆脱心理沮丧与消沉的方法5、怎样克服厌倦心理6、缓解忧伤的方法7、摆脱自杀的阴影8、情绪管理的3W 技巧第四章个性中常见问题的自我调适1、怎样缓解心理压力2、如何应对挫折3、有了多疑心该怎么办4、怎样消除嫉妒心理5、怎样消除报复心理6、虚荣心的克服办法7、如何克服依赖心理8、如何克服自卑心理9、如何克服自负心理10、怎样去自我中心11、增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有哪些方法2 第一章综述1、心理健康的概念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健康既包括生理(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精神)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的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协调,心理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 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2、心理健康的标准相比较而言, 生理健康的标准容易确定,而心理健康标准的认定要复杂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学界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从目前发展情况看,该标准仍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尤其是根据心理医生的个人观察分析和其主观体验得出的结论,就是其多年经验判断的结果。既使是根据心理测试所获得的数据, 也是与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群普遍具有的状态相比较的结果,比如某个人具有某种行为状态,如果大多数人(如90%以上)与其相同,也具有该行为状态,则被认为是健康的,不然的话则被认为是不健康的。而且,时代的不同,地域、风俗习惯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各不相同。当然,并不是因标准具有主观性就不能使用,事实上,它在现实的自我心理调节、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判定标准大致有以下8条:(1)智力正常; (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4)具有抵抗外界不良刺激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