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生物群落》第一课时——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江苏省镇江中学 邹彤一、 教学设计说明1、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教学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与智慧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2、整体设计思路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其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其二,补充教学材料:示例、图片、资料等。其三,充分利用和开发生物课程资源。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活动,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的概念,性别决定,生物因素中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学生掌握的数学上比例的知识可以用来进行标志重捕法的有关计算,将数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进行渗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性别比例失调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愿意参加小组学习活动,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够积极地动手、动脑参与实际操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识记种群的特征。2、 理解种群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有关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标志重捕法,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形成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观念。(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种群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2、通过学习种群的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整体性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重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四、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相对独立。主要是因为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层面的问题,在生态学上分属于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