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盲)矿床的预测找矿和深部勘探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 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办技术处朱裕生、梅燕雄 吕志成、韦昌山我国随着矿产资源短缺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证程度的持续下降、开发深部资源和寻找替代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开发深部资源的直接对象是隐(盲)矿床,难识别矿床和已知矿床的超度延深部位,它是矿床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和矿产勘查的新内容。我国自建国以来对矿山已做了五十余年的勘查和开发,对上述三类对象有不少新认识,积累了勘查这类矿床的经验,特别是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以下简称“危机矿山项目”)的实施,“隐(盲)矿床的预测找矿和深部勘探”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列为攻克的关键技术课题。本文是在矿山经多年开发和“危机矿山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综合而属成的。不妥之处,敬讲读者指教。一、概述随着矿产勘查程度的逐年提高,地表露头矿和浅部矿愈来愈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量迅速增长,过去探明矿床的资源/储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找矿工作面临着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创新、应用,为隐(盲)矿床,已知矿的超度延深和难识别矿床的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当今世界各国已将隐(盲)矿床、已知矿床的超度延深部分和难识别矿床做为勘查的重点,提出了“推进深部找矿、缓解储量危机”(涂光炽, 2005)、“深部找矿“(翟裕生等,2005)”、盲矿预测”(邓尔斯,1994)、“深部找矿成矿构造研究问题”(叶天竺,2006)等专门论述。开展“隐伏矿及低品位矿等找的预测评价方法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1975)。上世纪 70~80 年代,原苏联土尔盖和鲁德内依阿尔泰应用成矿预测理论和综合性立体地质方法,在深部成功地找到了斯捷普诺依、塔洛夫斯克、鲁布佐夫斯克和扎哈罗夫斯克四个隐伏的多金属矿床,成为当时寻找隐(盲)矿床的成功实例众所周知,上世纪 80 年代末发现了“埃卢腊铅锌矿床和奥林匹克坝铜铀金矿床,都称是寻找隐伏矿床新纪元的开始(胡惠民,1995)。我国对隐伏矿床预测的探索工作早在上世纪的 50 年代已开始,甘肃小铁山隐伏大型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的预测成功(1956)即是典型的一例(曾自强,见《地质科技通报》8 期)。当时找矿经验缺乏、手段不多、可资借鉴的参考资料也很少,物化探方法正处于萌芽和试验阶段,因此,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和成矿理论的分析类比研究,在已知矿床外围进行预测,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