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和体会梅州市五华县城镇中学曾亮摘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验,从高三(4)(5)(6)班于3次考试的情况的对比,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从三次考试的结果感受到: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教学整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传统教学方式也不可全盘否定;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加强师生的互动性;不能单调枯燥的利用信息技术,也不能只为了追求知识的量而进行灌溉教学,而应该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立体几何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多媒体三者的结合,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关键词:信息技术;立体几何;整合感悟作为新型的教学多媒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有效的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迅速广泛的应用。但是,我们作为相对落后的山区学校,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多媒体却还未得到大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肯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必然,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成为必然。因此,就以信息技术于立体几何整合的实践,以实践达到说服的效果。一、目标①通过立体几何教法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并掌握空间图形的基本性质,从而掌握一些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三视图”的理解,通过动画画面的展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什么是主视图,什么是左视图,什么又是俯视图。空间中的“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概念。②把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立体几何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典型问题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享受发现思维的喜悦,提高立体几何的学习效率,实现家长和学生的大学梦。二、现状作为山区的普通高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数学的恐惧,特别是作为文科班中大部分的女生,空间想象能力更是相对缺乏。因此考试考到二十到三十的大有人在。立体几何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于在大脑中建立空间图形的概念。作为高考重要模块之一的立体几何,就学习立体的概念,棱柱、棱锥、棱台及三视图就是让学生体会立体几何的一个感性材料,因此怎样让同学们充分认识立体几何,提高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兴趣和巩固高考的复习,有很重要意义。三、实践的对象本校高三(4)(5)(6)班各45个学生,其中高三(4)(5)班为对比班,高三(6)班为实验班。分别以第一次月考的成绩为参照,然后以五华县一检和五华县二检为检验试验结果。第一次月考情况班别人数数学平均分立体几何出现情况分值44545.34选择题一题(5分),填空题一题(5分),解答题一题(14分)2454543.472464542.30824立体几何得分情况是:4班:12个人选择题拿到分,6个人填空题拿到分,6个人解答题全对,8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5班:8个人选择题拿到分,5个人填空题拿到分,4个人解答题全对,7个人拿到解答题第一步的分;6班:6个人选择题拿到分,5个人填空题拿到分,2个人解答题仅拿到第一步的分。四、信息技术与立体几何的整合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网络优势,选择比较优秀的立体几何的图像,利用好POWERPOINT进行展示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课件的展视,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等。以四棱柱模型为载体,通过对它的研究充分认识什么是四棱柱,正四棱柱和直四棱柱的联系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和区别。如下图:四棱柱四棱柱直四棱柱侧棱垂直底面平行六面体底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四棱柱正方体侧面垂直底面返回对于凌锥的特点,重点分析凌锥的侧面;每两条侧棱的切面形成的图形;凌锥的斜高和凌锥的高的区别与联系:能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高是斜边,凌锥的高是一个直角边;由正三凌锥的特点,顶点在底面的射影落在底面几何体中心的位置;由正三凌锥底面是正三角形的特征到正四面体全部棱长都相等的特点;由正三凌锥底面是正三角形,类比到正四凌锥底面是正方形的特点,由侧面展开图的侧面面积的求解,到全面积和全体积的求解公式。以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