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措施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法规,结合医院是集,制定本措施。一、标准预防的原则隔离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防护目的: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根据传播途径执行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重点是认真洗手和掌握洗手的时机。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以下防护措施: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实时戴口罩、面罩、护目镜**标准预防措施-防护服装和屏障技术F小心使用医疗锐器医疗器械正确的消毒措施1、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后,不论是否戴手套,都必须立即洗手。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对同一患者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3、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患者、探视者与环境之间传播。对于需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确保在下一患者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消毒灭菌。4、进行内窥镜检查等与病人血液接触时,须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手套。6、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7、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如要回针帽,可用单手技术;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8、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9、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10、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实施手术时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剪等锐器时应使用弯盘。11、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