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一条“口语交际”的绿色通道——农村初中语文课堂课前一分钟演讲的实践与探索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长期坚持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演讲活动,学生的说话的能力明显提高:以写促说,保证了说的质量;以说促说,提高了说的能力;以读促说,丰富了说的内涵;以听促说,培养了说的品质。关键词:课前一分钟演讲 口头表达 阅读 倾听 写作一、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的背景教育改革家张志公先生站在历史前沿,曾这样说过:“现代社会需要很高明的说话能力”,并提出“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很高明的说话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广大语文教师赋予的世纪重任。同时《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笔者曾在农村中学任教十年余,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大多同学羞于口头表达,口头表达不清,不会口头表达等。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视野狭窄,接触面较小,阅读量少,知识储备不足;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还有可能是怕自己说错,惹得同学的笑话;再有普通话水平低下,方音、方言夹杂,家庭不大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等。特别是随着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加强,变得愈加害羞起来,很少有同学敢在大家面前“抛头露面”,久而久之,不大会口头表达是情理之中的事。鉴于此笔者很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力求让学生走出“不敢表达”的困境。同时,让学生明确:口语能力的提高将有助于读写能力的增强;还有如果没有良好的口语能力,将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工作、学习、信息交流和人际关系,对自身的正常成长是很不利的。二、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灌输知识,而忽视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的口语交际。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讯设备现代化,口语交际频率高,了解别人,介绍自己,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即席发言、演讲、交谈、采访、讨论、表演、辩论等几种口语样式,掌握必要的口语交际技巧,完全是站在尊重学生的立场上,从“大语文”的角度、素质教育的高度设置的。如何加强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为此,笔者结合农村中学生的实际(不善于“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