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苏洵 作者简介苏洵( 1009-1066 ),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 27 岁才发奋读书,学业大进。宋仁宗嘉佑元年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所著文章 22篇(其中就有《权书》第八篇《六国》 )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文名因而大振。苏洵长于策论,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著名,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解题六国:韩、魏、楚、赵、燕、齐。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苏轼二十岁,到京师卞梁(开封)去考进士。在京师等考期间,有几个自负的举人看苏轼年轻,瞧不起他,有意戏弄苏轼。六个举人备了六个下酒菜,延请素轼喝酒,苏轼欣然前往。入席,一举人建议为助酒兴,喝酒要行酒令,酒令内容是每人说一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联系那样菜,那样菜就归谁 吃,行令要从年纪大的到年纪小的。其余五举人连声附和:“好、好、好!” 姜尚渭水钓鱼”,年最长者傲气满脸地端走了鱼;“秦琼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十足地端走了马肉;“苏武北海牧羊”,第三个毫不示弱地端走了羊肉;“张飞蜀都卖肉”,第四位不慌不忙地端走了猪肉;“关羽荆州卖豆腐”,第五个从容不迫地端走了豆腐;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胸有成竹地端走了青菜。全部菜被端走了,六个举人正准备高兴地吃菜喝酒,苏轼开口了:“各位,该我行酒令了!”他说出了六个字,不紧不慢地把六盘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眯眯地说:“诸位兄台,请!”猜一猜,苏轼行了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国战国七雄战国七雄:秦、韩、赵、魏、楚、燕、齐秦——强楚——大齐——富写作背景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威胁与侵略,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十万、绢二十万匹。针对这种现实,作者以历史上六国灭亡的教训立论,借古讽今,借六国因贿赂强秦而亡的历史批评宋王朝贿赂契丹、西夏的失策。兵:兵器。利:锋利。战:作战,打仗。亏:动词,亏损。道:规律,这里指原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 290 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 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前 275 年魏割温予秦 。273 年 魏割南阳予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