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 土 本色 费孝通费孝通( 1910~2005 年)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 江苏吴江人。 4 岁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1928 年入东吴大学,读完两年医学预科,因受当时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不再学医,而学社会科学。 1933 年,考入清华大学,并获取公费留学资格。 1936 年夏,费孝通去英国留学, 1938 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中文名《江村经济》,此书流传颇广,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 1944 年费孝通访美国归来后不久,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乡土本色》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一书,它分析了中国人乡土情结产生的历史、表现和形成原因,分析了这种乡土情结产生之初的必然与今日对族群发展的束缚。它可以为 20 世纪中国乡土文学中的挽歌情怀作一诠释。• 梳理结构一( 1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二( 2—6 ) 从人与空间的关系看,乡土社会的乡土性。三、( 7—17 )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对外以聚居社区村落为单位的村与村之间是孤立和隔膜的,而对内则是人人之间皆共享的“熟悉”。1 、 你从课文中能够看出“土”字与乡下人有些怎样的联系?课文研读与讨论例如• 乡下人的谋生方式……种地,与土地紧密联系• 农业区占据着中国绝大地区• 即使远离农业区,也仅懂得种地。土地对乡下人意识上的束缚• “ 土地”是最近于人性的神,最信奉的是土地神• “ 土”是消除水土不服,在外思家的良药• 扎根土中,粘在土上,流动甚微 总的来看,乡下人从土地中找到了谋生的办法,形成了现有的文明,孕育了对土地特有的感情,正因如此,也让他们直接地粘在了土地上,既不知改变,也不思改变。他们的生活与土地息息相关。由此看来,“土”成为他们的身份,成为他们的标志,成为他们的名片。用“土气”来形容这些乡下人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2 、费孝通先生在第二段一开始提出“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好”。“藐视”这个词的确道出了相当多的人对乡下土气的态度,那么,字里行间,费孝通先生对带着“土气”的乡下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