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熟读课文,读出文章韵味。 2 、运用诵读法、讨论法理解课文内容。3 、知人论世,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文 ----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 苏辛:苏轼 辛弃疾诗 ---- 苏黄:苏轼 黄庭坚书法 --- 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才华横溢的苏轼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山水,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本文写于元丰六年( 1083 年),此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作者即兴写下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给下面黑体字注音。 解( )衣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jiě xìnɡ suì qǐn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 1 、念 / 无与为乐者,遂 / 至承天寺 / 寻张怀民。2 、庭下 / 如积水空明,水中 / 藻、荇交横, 盖 / 竹柏影也。3 、但 / 少闲人 / 如吾两人者耳。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解释词语 , 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思考于是,就因为想到没有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高兴、愉快的样子门讨论交流 理解词句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卧,睡共同,一起徒步徐行庭院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清澈透明交错纵横原来是,连词讨论交流 理解词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那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连词,只是,不过而已,罢了讨论交流 理解词句 一、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 描写 抒情 找出分别运用了以上表达方式的句子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二、贯穿全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