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 1: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1、加强对科室员工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建立教育及培训档案,工作人员持证上岗。2、严格按规范执行,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实施记录。3、建立生物安全制度并实施记录。4、加强污物、标本、放射用品处理及各种危险品管理各项操作符合规范。5、按照上级要求临床检验实验室集中设置。6、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质量保证体系。7、新开展的检验项目严格按照准入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8、科室生物安全小组,技术督察小组、质量检查小组分工检查,每两周检查一次,做好记录,总结分析形成文字并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将检查结果反馈至相关实验室并限期改进,相关实验室制定改进计划及方案,上报科主任批准,相关检查小组负责监督其进展,并在以后的检查报告中随时体现,直至改进到位。 检查标准 2: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1、实验室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污染、污染区划分明确。2、工作流程安全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3、不断完善工作室通风设施,做好观察记录,保障温湿度符合工作要求。4、相关实验室配备二级以上生物安全柜。5、不断完善各工作室非手触式洗手装置配备个人防护用具、消毒用品及设备。6、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空气、工作台和地面消毒工作并记录。7、静脉采血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巾一带,质控小组不定期抽查执行情况。 检查标准 3:开展检验项目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布的目录,不开展淘汰和未经批准的项目。特殊实验室取得审批许可。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1、严格遵守检查项目的准入制度,保证所有检验项目是经国家批准准入,日常检查项目齐全,满足临床需要。2、开展新项目要有审批程序和记录。 检查标准 4: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 考核方法与改进措施:1、保障日常需要的检查项目齐全并符合国家批准准入政策。遵守新项目审批程序,不断开展新的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2、微生物实验室提供抗菌药物药敏种类与药剂科提供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种类。3、加强管理,检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