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渊 明归 园 田 居[ 教学目的 ]1 、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活经历,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2 、分析体会诗的平谈质朴的语言。3 、初步学会诗歌分析、诗歌赏鉴的技巧。[ 教学设想 ] 1 、多加诵读,仔细体会 2 、分析、学习语言特点 3 、正确理解,体会感情 4 、比较分析、赏鉴诗歌 陶渊明:( 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 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 29 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 39 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 800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 125 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南朝 · 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注 ] ① 胡:为什么。②谏:挽回。 ③ 追:补救。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土地平旷,屋舍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阡陌交通,之属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作,男女衣 著(着)悉如外人,黄著(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发垂髻,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