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外国诗两首《帆》 莱蒙托夫《信天翁》 波德莱尔 莱蒙托夫 莱蒙托夫( 1814 ~ 1841 )俄国诗人,出身贵族。 1837 年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地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这首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震撼了俄国文坛。 1841 年一些仇恨诗人的贵族唆使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 27岁。正如高尔基所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 帆 帆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分析:这两句诗,点明了诗人在特定处境中的特有心态。正如孤帆不愿在风平浪静之地休憩,却祈求风暴到来一样。 《帆》写作特色1 .全诗采用象征手法,寓意深刻。 帆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者却赋予它以深刻的含义,借孤帆在海上的飘泊来象征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抒发了自己的人生理想。2 .借景抒情,语言含蓄精练。 全诗每节都是先写景,再抒情,这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比兴手法有相似之处。语言含蓄精练,诗虽不长,但含义悠远,启发人们思考人生中的一些问题。 波德莱尔 夏尔 · 波德莱尔( Charles Baudelaire 1821- 1867 )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生于巴黎,幼年丧父,母亲改嫁。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恶之花》诗集《恶之花》 1857 年初版问世时,只收 100 首诗。 1861 年再版时 ,增为 129 首。以后多次重版 , 陆续有所增益。其中诗集一度被认为是淫秽的读物,被当时政府禁了其中的 6 首诗,并进行罚款。此事对波德莱尔冲击颇大。从题材上看,《恶之花》歌唱醇酒、美人,强调官能陶醉,似乎诗人愤世嫉俗,对现实生活采取厌倦和逃避的态度。实质上作者对现实生活不满,对客观世界采取了绝望的反抗态度。他揭露生活的阴暗面,歌唱丑恶事物,甚至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那时,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 / 那些吻吃你的蛆子, / 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 / 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他的诗是对资产阶级传统美学观点的冲击。 信天翁 信天翁本是在辽阔海空中高翔的一种海鸟。诗人在这里并没有描写这“碧空王子”在长空翱翔的雄姿,而是仔细描述了它在甲板上的可怜相。你瞧它那拍击长空的翅膀,竟然妨碍它行走。诗原来只有三节,缺第三节,后来根据阿塞利诺的建议补写。而增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