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 所谓语文,即语言与文字。语文既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也是一种人文交际能力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之一,即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对其进行基础性的写作能力培养。关于如何开展合适而恰当的写作训练,下面是我的几点尝试与经验。 一、听善于倾听,写作的前提是对写作内容的汲取几积累 说;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所敢所想正确表达出来 写: 小学低段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有老师说到批作文的痛苦——学生写得无味,老师批得无味。但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内容,又必须坚持存在下去。于是,学生和老师只要一提到作文几乎都是叫苦不迭。的确,如果写作没有生活的实践体验,没有情感的真实触动,没有精神意识的思考与反馈,学生写出来的所谓的作文,只能是为作而做:叙述枯槁无味,议论苍白无力,抒情虚假浮华。 如此一来,写作对于学生而言,失去了写作的本义和文化的价值。诚然,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幼小、生活经历的浅乏以及社会活动范围的限制等种种因素,在其写作过程中出现词汇贫乏、知识短缺、思考程度不深的现象,甚至于表达无序、结构散乱,致使全文不知所云,都是情有可原的。造成上述作文障碍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写作不是孤立的一种学习,它依赖于大量的课外阅读、深度的理解、坚持字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另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是否正确地引导和帮助低段小学生萌生写话的兴趣,及其在写话能力上的正确培养。一、小学低段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到作文,有的教师认为这是高年级的事,这是极大的误解。低年级的看图学词学句、说话、写话就是初步的作文训练。这就是说,作文教学、作文训练决不只是高年级的事,也不是从三年级开始才进行训练,而是从一年级开始,按循序渐进的(顺序)原则,一步一步训练的。不是上陡楼梯,一开始作文要求就很高,达不到就埋怨学生,产生急躁情绪。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步发展的,主要经过说话、写话和习作三个过程,而且前一个过程是后一个过程的基础,它们之间每个过程是不可跨越的,对小学低段学生主要是写话能力的培养,这1种能力对学生以后写作能力巨大的影响。在小学低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和基本能力,进行作文前的准备是当前素质教育非常必要的,他将为中段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避免中段学生接触作文的生疏感而导致的害怕心理、以致影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