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教师版)于娜学习目标:1、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加深对看云识天气知识的了解。2、复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方法,积累运用比喻句。3、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导入语: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云变幻,气象万千。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而天气的变化自有它的征兆。在生活中有许多谚语正说明了云与天气的关系。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呢?如“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看来云是天气的“招牌”的确不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作者的解读吧。作者简介 朱泳燚 1960 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现任江苏省常熟中学高级教师,1984 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 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 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 年评为首批江苏省名教师。1993 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由于运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课文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分类说明。文章语言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把云写的生动形象,这是和作者的观察和本身的文学功底分不开的。所以,学习本文时,应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探究质疑:生字词注音。燚 yì 鳞波 lín峰峦 luán 弥漫 mí预兆 zhào 棉絮 xù轻盈 yíng 日晕 yùn绫纱 líng 丝丝缕缕 lǚ勾画内容要点: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3)划分段落层次。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 1 段是概述,语言很有特点。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接下来,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学习这段语言,教师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接下来的 4 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 2 段是后面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此处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 3 段对应第 2 段中的“薄云”“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