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走出亲子沟通的三大误区VIP免费

走出亲子沟通的三大误区_第1页
1/2
走出亲子沟通的三大误区_第2页
2/2
走出亲子沟通的三大误区、最近,我所在的小班分别调查了爸爸、妈妈和祖辈,结果让人惊叹,73%的家长最大困惑竟然是:如何跟孩子沟通。很多家长抱怨亲子沟通的问题归因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但通过观察和分析,我发现亲子沟通障碍的症结往往不在孩子,而在家长。 误区一:沟通就是提要求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容易导致孩子的焦虑感增加,带着焦虑情绪,就难实现顺畅沟通。 小班开学初,我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每天早上来幼儿园就要哭,怎么哄都不行。老师很奇怪,可始终找不到原因。有一次,孩子和他妈妈入园时,我正好跟在他们的后面,就听见妈妈跟孩子说:“宝宝,你要听老师话,不能和小朋友吵架,上课要认真听讲,要举手发言,做游戏的时候不可以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边走边嘱咐,孩子只是一声不吭地低着头。快到教室时,妈妈停止了唠叨,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听着孩子急切的哭声,我不禁问自己:妈妈似乎比孩子还焦虑,如此多的要求,孩子该如何去承受。 父母对孩子没要求等于害了孩子,对孩子要求太高也是害了孩子。父母提出太多要求,一方面容易让自己焦虑,同时也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造成孩子的焦虑。在彼此焦虑的状态下,双方又如何正常沟通?只有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要求才是最适合孩子的。请父母一定不要忘记孩子的年龄,让孩子更像孩子吧。 误区二:沟通就是讲道理 调查后,我进一步和个别家长进行访谈,发现部分家长沟通时说教为主,孩子难以理解。 曾见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父亲发现孩子拿了幼儿园的一样玩具,马上把孩子带到教室,当着老师和同伴的面对他说:“爸爸觉得很生气,爸爸一直跟宝宝说,学校的东西是不可以拿的,拿了就不是好孩子,爸爸喜欢听话的孩子,你这样做爸爸妈妈都会很伤心的。”父亲说完,孩子就哇的哭了。父亲接着说:“我们的宝宝知道错了,以后不要再拿了,那还是好孩子,还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宝宝。” 乍听这样的话,你也许觉得这个爸爸很有耐心,但仔细回味,你会发现三个重要的词语:听话、伤心、最爱。这位父亲很明显地表达了一个意思:你不听话爸妈会伤心,你听话了就是爸妈的最爱。表面是在沟通,其实是在表达要求,让孩子百分百听他们的话,并且容易让孩子认为“爸爸妈妈爱我是有条件的,只有我听话时他们才爱我”。 可是,这样的家长忽略了一点:孩子是直觉形象思维的,常常是动作在先,不会考虑那么多动机和后果。比如,孩子为什么要拿幼儿园的玩具?原因很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走出亲子沟通的三大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