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5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2.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重点)3.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诗歌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诗歌。 核心问题:这两首诗分别蕴含着什么人生哲理? 串珠问题:1.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这两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2. 在表现手法上,《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有什么不同?第一首诗诗句的意思是什么?边听边想听录音回顾课文题①西林②壁(宋)苏轼横看成岭③侧成峰④,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⑤庐山真面目⑥,只缘⑦身在此山中。① 题:书写,题写。② 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③ 岭:高大的山脉。④ 峰:高而尖的山头。⑤ 识:认识,知道。⑥ 面目:面貌。⑦ 缘:因为。1. 横看成岭侧成峰2. 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色各不相同。3. 不识庐山真面目4.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课文整体感知《题西林壁》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课文理解品析《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话是因果倒装句,先写出诗人没有看清庐山的真正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说明原因: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所以只能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庐山的全貌。只有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拓展:你知道哪句俗语也蕴含诗中类似的哲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