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4 土壤与水体 天气与气候考点知识梳理中考典型精析专题训练考点一 土壤的主要组成 1.土壤与地球上生物息息相关,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根据矿物质中砂粒和黏粒含量,土壤分砂土、黏土、壤土三类,砂土通气性好、保水性差,黏土反之,壤土通气性、保水性都较好,有利于植物生长。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植物生长越好。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命物质 固体:矿物质最多、有机物即腐殖质液体:水分气体:空气 考点二 土壤的形成 2.岩石变成土壤的途径:风吹雨打、水流冲刷、冷热交替、生物作用等。 岩石在上述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石砾、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考点三 土壤的结构、类型和性状 3.矿物质颗粒的分类: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矿物质颗粒按其直径大小可分为: 矿物质颗粒类别 直径/毫米 堆放时空隙 保水性 通气性 砂 粒 0.02~2.0 最大 最差 最好 粉砂粒 0.002~0.02 次之 稍强 稍差 黏 粒 <0.002 最小 最好 最差 4. 土壤的分类、性状、与植物生长考点四 土壤是重要的资源 5.地球上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 29%,其中只有 11%的土地适于耕种。我国陆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91.39%,而耕地、林地、草地只占其中的 50%左右。 土壤污染与保护 (1)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土壤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排放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②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破坏土壤结构和污染土壤); ③垃圾的随意丢弃——白色污染(塑料、橡胶等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破坏土壤结构)。 (3)过度开发的后果: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渍化。 (4)土壤保护: ①控制“三废”排放; ②提倡生物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生活污水无害处理。 考点 五 生活中的水 6.(1)水的分布 (2)我国的水资源 ①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 ②空间分布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③时间分配上,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年际变化大。 (3)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的跨流域调水措施,对缺水的西北、华北地区,意义十分重大。 考点 六 天气与气候 7.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