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核糖体第一节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地合成多肽链。1953 年,Robinsin和 Brown 用电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了这种颗粒结构。 1955 年 Palade 在动物细胞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构。 1958年 Roberts 建议把这种颗粒结构命名为核糖核蛋白体(ribosome) ,简称核蛋白体或核糖体。核糖体几乎存在于一切细胞内,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均含有大量的核糖体。即使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也至少含有数以百计的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核糖体。目前,仅发现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个别高度分化的细胞内没有核糖体。因此可以说核糖体是细胞最基本的不可缺少的结构。核糖体是一种颗粒状的结构,没有被膜包裹,其直径为25 nm,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 RNA。核糖体 RNA称为 rRNA,蛋白质称 r 蛋白,蛋白质含量约占 40 %,RNA约占 60%。r 蛋白分子主要分布在核糖体的表面,而rRNA则位于内部,二者靠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在真核细胞中很多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的膜表面,称为附着核糖体,它与内质网形成复合细胞器, 即糙面内质网。 在原核细胞的质膜内侧也常有附着核糖体。还有一些核糖体不附着在膜上,而呈游离状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内,称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与游离核糖体所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但核糖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是完全相同的。核糖体常常分布在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的区域,其数量与蛋白质合成程度有关。处在指数生长期的细菌中,每个细胞内大约有数以万计的核糖体,其含量可达细胞干重的 40%。而在培养的饥饿状态的细胞内,仅有几百个核糖体。在体外培养的 HeLa细胞中,核糖体的数目约为5X106~1X107个。从核糖体发现至今近50 年的时间,对核糖体的结构、成分与功能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材料,特别是近几年对rRNA 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精细的生物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其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配合是取得这些成果的重要实验基础。一、核糖体的基本类型与成分生物有机体细胞内有两种基本类型的核糖体:一种是70S(S 为 Svedberg 沉降系数单位 ) 的核糖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 500X103,原核细胞的核糖体为 70S,真核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内的核糖体也近似于70S;另一种是 80S的核糖体,相对分子质量为4 800X103,真核细胞的核糖体 ( 除线粒体与叶绿体核糖体外) 均为80S。不论 70S或 80S 的核糖体,均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