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专业用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卫生微生物学(Public health microbiology )课程号 (代码):课程属性: 必修先修课程: 医学微生物学学分: 2 学时: 3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卫生微生物学是预防医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和公共卫生实验技术II 的先修课程。学好卫生微生物学有利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和卫生管理等工作。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和动植物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消除有害微生物的策略。掌握微生物的生态、生境特征,各种环境微生物的来源、种类,重要微生物的主要危害及其应对策略,指示微生物的确定原则和检测方法,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卫生微生物学研究的方法、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了解相关技能等。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学习和触类旁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强调课程学习与今后工作和科研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 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同时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 ”示教学难点 )第一章绪论卫生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实验卫生微生物学时期、近代与现代的微生物学时期。卫生微生物学学科的确立,卫生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应用及其研究前景。第二章微生物生态微生物生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生态学(ecology)*、微生物生态学(microbial ecology )的定义。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相关概念:个体(individual )、种群 (population) 、群落(community )、生境(habitat)、微小生境( microhabitat )或微小环境;龛(niche)。不同环境的微生物生态特征:土壤、水、空气、食品。微生物生态的基本规律: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三个定律: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微生物生态演化的自然选择与适应:变异性,选择性,适应性。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及关系: 互生(alternation)、偏利互生 (commensalism)、互利互生 (mutualism )、互惠互生 (synergism)、寄生( parasitism)、拮抗( amensalism)、捕食( predation)、竞争( competition )和共生( s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