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一、 概况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是于1983 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已成为以血液病、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临床研究所。该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是全国四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1.建科时间1961 年由孙守良医师在内科系中开始收治白血病病人,同时检验科王少威主任开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当时每年收治二十余名血液病病人住院治疗。 1972 年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室,由孙守良、王少威、马军开展血液学常规工作,并进行出凝血项目检查。当时床位为 8 张,孙守良为临床主任,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马军为血液形态室主任。主要收治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并首次在省内发现海兰组织增多症病人。1974 年临床开展了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以 VCP 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 并在本院首先诊断了浆细胞白血病(当时国内仅三例),孙守良医师并在杂志上发表。形态室开展了血细胞读片会,发现了少见的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尼曼匹克氏病等罕见病例。 1977 年临床实验室开展了血友病系列实验,已能准确诊断各类型血友病,同时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78 年血液病病床已增加为10 张,建立了血液病门诊。孙守良为主任,下有李淑珍,刘正贤,王桂兰医师。血液室由马军负责,下有李丽华,赵小秋,王宏伟技师,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已经形成了血液内科、血液室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中心。每年收治近200 名血液病病人。 1979 年,成立了内科血液研究室,孙守良为主任,当时临床已有 12 张病床,医师有刘正贤,李淑珍,王桂兰,王丹,张杰伦等。 1980 年马军赴日本新澙大学及东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并进行造血干细胞培养。同年建立了血研室,负责人为马军。1983 年,马军学成回国,并带回自己节省下的钱购买的倒置显微镜,库尔特细胞计数仪,血小板功能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二十万元设备。由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分为两部分:临床主任孙守良,床位 15 张;血研所所长为马军,研究室四个。1984 年,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系统造血干细胞培养(CFU— S,CFU— GM ,CFU— E,CFU— Mix ,CFU--Meg),是当时全国造血干细胞实验中心。其中白求恩医大4 名硕士,河南医大1 名硕士,解放军 301 医院 2 名硕士,哈医大2 名硕士,省中医学院6 名硕士,上海二医大1 名硕士在我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