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当中,矛盾无处不在,即使志同道合的挚友之间,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见解完全一致。为了达成一致,就要通过说服。因此,说服工作时时有,处处有,它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说服人家动摇、改变、放弃己见或信服、同意、采纳你的主张,但又不能使对方有丝毫被迫接受的感觉,这实质上是一场从精神上征服他人的战斗。 一个人几十年形成的思想观点和思维定势,一个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思想主流和风俗习惯,你休想通过三五次苦口婆心的说服,就轻易改变。一种崭新的学说、理论、观点、方法,即使已通过一定的实践证明其正确性、科学性、合理性,但要深入人心,仍需经过长期、反复的宣传和说服。说服需要耐心、韧性,要打持久战。但遇上特殊情况,也需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速战速决。有的说服,三言两语,就说到了对方的心坎上,疙瘩迎刃而解;有的说服,越说对方越不服,结果不欢而散。这说明说服有一定的规律,是一门交谈、对话的艺术。教师、医师、律师、推销员、宣传员、外交官等,天天在做说服工作,一生以不断说服人为己任,更有必要探讨、研究说服的规律,掌握说服的艺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衡之以利,是说服艺术的精华浓缩。晓之以理,就是讲道理。简单的事情,小道理,一两个典型事例,再加上简明、 扼要的分析, 道理就可以讲清楚。 复杂的事情, 大道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触动一点就牵动全局,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一系列的说服工作,从多方面展开心理攻势, 配以严密的逻辑推理, 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这个结论不宜由自己单方面推断出来交给对方, 最好以征询意见的口气引导对方同你一起来推理,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让他把你的意见、主张,当作自己寻求的答案,自愿接受,自动就范。 这样的说服更高明。因为对于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发现的真理,人们更坚信不疑。晓之以理,要满怀信心,争取主动,先取攻势。当对方已明确、坚决地表示“不行”、“不干”、“不同意 ”等等之后,再说服他,就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当然,争取主动仍要运用委婉、商榷的语气,切忌盛气凌人、以势压人。如对方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再说服他,同样也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晓之以理,还要结合动之以情,通情才能达理。牧师布道宣传的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但因以情动人,往往能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不露痕迹地对听众施加思想影响, 使人不知不觉地接受其教义。 这就是情感的力量。 对于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青少年儿童,对于多数平日没有深刻的理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