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第 24 课 出师表【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叙事、抒情的写法。【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学习难点】了解本文议论中融叙事、抒情的写法。【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 — 234, 字孔明,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南) 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 既与吴国通好, 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第 一课时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 遗:咨:裨补阙漏: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2 / 4 慢:彰其咎: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古今异义词:(1) 开张:今义是,本文中的古义是。(2) 痛恨:今义是,古义是。(3) 卑鄙:今义是,古义是。(4) 感激:今义是,古义是。(5) 谨慎:今义是,古义是。(6)涕:今义是,古义是。3、理解文言虚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欲报之于陛下也()可计日而待也()先帝称之曰能()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以光先帝遗德()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以塞忠谏之路()欲报之于陛下()是以先帝简拔()叹息痛恨于桓、灵()愚以为宫中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悉以咨之()受任于败军之际()先帝不以臣卑鄙()还于旧都()以伤先帝之明()【合作探究】1、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