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课文分析:练习: 作者简介:词语:学习目标 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的运用。 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感受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他亲人的热爱。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 1952年出生于新疆, 1969 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 11 年, 1980 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 20 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 200 万字。曾获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等各种文学奖 30余次。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词语:戳 皲裂 挑剔 脱臼 雄赳赳释然 狡黠 彬彬有礼 温文尔雅锲而不舍 冥思苦想练习:1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 )、(故事情节)( 环境 )。2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3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课文分析: 请同学自读课文,并尝试进行复述。 文章结构 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开头——“在这个过程中,她觉 得生活多了几分追求”) 写陶影带儿子小也坐公共汽车,不但没有逃票,还为儿子多买了一张票。第二部分:(“今天她领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院参观”——“仿佛拽着一条冰凉的蟒蛇”) 写陶影带儿子参观寺院,因买票的事而受到儿子的误解。第三部分:(“陶师傅 , 您烙得小火烧穿迷彩服了”——结尾) 写陶影经过努力,终于讨回了公道,挽回了自己做母亲的尊严,保住了她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人物形象分析: “ 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的普通人” 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是一家工厂食堂的炊事员经济拮据独自坐公共汽车时,经常不买票买车票“ 以她现有的家境要培育出具有大家风度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这很难,就像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一样,但并不是做不到。”(形象的说明陶影培养儿子的艰难,但同时也表明了她坚定的决心和信心。)买公园门票“ 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形象地写出陶影看儿子的目光充满温柔和慈爱,这种爱是绵延不断的,这爱里有责任,她要好好地养育儿子,保护他,让他快乐,让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