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温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析瓯海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2010.5一、试卷总体评价这次语文试卷在学科考查的主体内容、试卷的结构、题目的类型等方面都体现了“考试说明”的精神。试题设计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强调考试内容的人文实用性,注重题目的生活情境化,重视语用的能力综合考查。符合高考命题的简洁性、综合性、客观性原则。二、数据分析(抽样调查 理 50 人)分数段110 及以上100-10990-9980-8979 及以下人数2152391题 号123456789得分率72.1%69.8%81.4%72.1%85.2%46.3%72.8%88.4%73.1%题 目101112131415161718得分率27.6%29.9%36.7%39.7%50%38.8%39.5%65.1%79.1%题 目1920212223242526得分率90.7%74.5%55.1%41.3%61.2%57.4%81.3%70.1%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4 为基础知识选择题。字音字形题查考的都是常用字词,但有一定的迷惑性,形近字、音近字辨析有待继续加强;熟语题难度不大,错选的原因或是词语意思不理解,或是对常用熟语使用对象、范围、褒贬辨析不清,复习时还要加强词语意思的识记与运用的结合;病句题查考的几个语病都在《考试说明》的规定类型之中,有干扰的是 D 项,句子一长,有些学生在判断上顾此失彼,以致误判。以上四道题目得分率不是太低,但仔细分析,学生应有相当的升值空间。题目涉及的内容都是常用的或练习考试中接触过,但学生一到考试,还是混淆。平时有备错题集的同学这部分得分率很高。后期复习继续重视基础题训练,力求在语文卷一开考就拿分,这对学生自信高效地完成语文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5-7 题为语言运用题。这几小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难度适中,体现了命题的创新性、综合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特点。第五题查考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概括、提炼能力。该题的关键信息在在第二句话,以分号为界分为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比较明显,几乎所有学生回答正确。在第二个特点上,个别学生没能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只看到“能处理多媒体格式”和“提供多种信息服务”这两个并列的特点,忽略了能概括这两个特点的关键词“其标志性功能”,导致答题失分。第六题看起来不难,实际上分辨率很高,出现几种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情况:①不顾宣传标语的基本特点,把句子写得很长(最多 76 字),以为没字数限制,写得越多越好,违背了简明的要求;②修辞使用不当,“汽车是毒瘤,请少用汽车”“请远离有害的铁盒子”③表述不得体,“丢掉方向盘,托起地球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