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 践2精彩观点: 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实践出真知。 3 、离开了实践,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 、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认真踏实、少说空话、努力去做的作风。 5 、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 6 、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它,深化它。3理论依据: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只此事要躬行。 —— 陆游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明)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社会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 —— 毛泽东 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应极端感谢的。(鲁迅)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淑(清) 不趟河水不知水深浅。 ——谚语 理论上一切争论而未解决的问题,都完全由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来解决。 ——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流上的桥梁。 ——克雷洛夫(俄国) 一切理论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 伽利略(意大利)5典型事例:苏轼夜访石钟山 石钟山命名的根据,历史上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形似覆钟,其二是山石相叩似击钟声。苏轼觉得这样的解释不够合理。在一次乘船途经石钟山的时候,他乘着月色坐一艘小船环山考察,终于发现这座山“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形成如洪钟般的声音。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因而感叹道:“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尽管苏轼的考察也不完全正确,但这种重视调查研究,亲自实践的行为是值得学习的。6马谡守教条失街亭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马谡失街亭的描述。司马懿大军压境,大家在商议镇守街亭的事。自幼熟读兵书的马谡自告奋勇。最后,诸葛亮便派马谡去镇守街亭要隘。到街亭后,他将 2 万主力驻扎在一座孤山顶上。副将王平根据街亭的地形,提出:“山顶扎营,若魏军断我水源,并以火攻,恐不战而溃。莫若引军下山当道扎营。”马谡拒不接受王平进言,7还指责王平:“你怎么知道,孙子兵法上不是说‘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吗?”结果不出王平所料,马谡被魏军围困,不战而败,最终痛失街亭。 马谡失街亭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亲自调查研究,才能避免教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