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命题点一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❶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作了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科举制度是一种公开公平的选官制度B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C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D .科举制度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支持C命题点二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1 .一个集中: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2 .两对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3 .三大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到被废除;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和地方机构不断完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4 .四个特征: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服从中央、思想控制不断强化、文化专制不断强化。❷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生活习惯的变化C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君主权力的强化 D题组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史料一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史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常考角度】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影响。 【考点链接】 历代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知识运用】(1)“”史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史料中的 帝“”是指谁? 帝方自操威柄 是什么意思? 【答案】 明朝。明太祖。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的手中。(2) 史料一中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3)“”史料二中导游所说的 偏房 指的是哪一机构?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答案】 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题组二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史料一 成祖疑惠帝 ( 建文帝 ) 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 敕郑和 ) 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 ( 携带 ) 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史料二 ( 郑和自述 ) 自永乐三年 (1405 年 ) 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