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足于幼儿园大门口,稍作观察,不难发现接送孩子的家长中有一半是爷爷、奶奶等祖辈家长,他们在家庭中主要承担着照顾孩子的一切生活。不少家长的观念都是:趁现在孩子小,由老人负责照料还行,父母出去多赚些钱;等孩子上小学了,爸爸妈妈再关心孩子的学习。而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在家是老虎,出门却是羊。细细分析,这种现象是一种时下普遍的“窝里横”行为,这种行为如何形成的呢?又如何帮助孩子矫正呢? 个案现状 小凯,男,7 岁。爱好:看书、看动画片、画画。父母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也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 1.老师观察:每天早上来园时总是拖拖拉拉好一会才让奶奶走,奶奶走后一切正常。集体活动中,小凯从来不会主动举手发言,也从不给老师添麻烦。平时较安静,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喜欢一个人独自静静地画画,对周围的人和事也从不关心。自理能力较好,能自己穿脱衣服。 2.家长控诉:在家中,小凯比较活泼,爷爷奶奶对其有求必应,不答应便发脾气、大吵大闹,甚至乱摔东西。奶奶觉得孩子吵闹被外人听见很丢脸,最终要求都会得到满足。出门却变得胆小忸怩,面对陌生人总是安静地和家长在一起。有小朋友抢他的东西也不敢吭声,只会哭。 研究目的 1.对小凯窝里横行为的成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寻帮助窝里横幼儿矫正不良行为的对策。 2.帮助幼儿学会尊重家人,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3.通过家园结合,对幼儿隔代交往中的窝里横行为进行矫正,有效引导隔代交往中的亲子情感共鸣,促进隔代亲子关系融洽,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4.为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良习惯提供参考。 原因探析 1.长辈关心不当。因为小凯是个男孩,老人对他总是溺爱,要什么买什么,什么事都依着他,顺着他,对其少规矩,缺管教,甚至穿衣、刷牙、入厕都包办,使孩子丧失锻炼的机会,致使小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时任意妄为、肆无忌惮。而父母因很少回家,感觉对孩子愧疚,所以在和孩子相处时也是有求必应。 2.亲子交流缺乏。由于家庭的特殊性,爷爷奶奶在家除了要照顾孩子,还有许多活要做。所以,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和孩子好好沟通。孩子回家也只是自己做自己的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事再慢也没人会说什么,再不行老人家帮着做,或者请邻居帮忙。因此,小凯在家中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少,更缺少和父母祖辈情感上的沟通,有的就是提要求,遇到一些事情则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