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 10 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学生:搜集有关钟子期、俞伯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直接导入 1.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认课文里的词语吗?一起读读吧! 晋国 奉命 抒情 坟墓 友谊 心急如焚 如泣如诉 风平浪静 气势磅礴 烟波浩渺 催人泪下 一见如故 高山流水 2.师:高山流水,是一个成语,也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板书)。 二、题目设疑,初读课文 (一)想象画面,导入课文。 1.看到题目(课件),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2.其实呀,高山流水也是一曲古筝曲,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那就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去了解本课的重要内容。默读课文,开始吧。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俞伯牙通过一曲《高山流水》遇到了知音钟子期。) 2.师:课文的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板书) 3.谁知道“知音”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懂音乐的人、好朋友)。那课文里的意思是什么,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我们运用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学习巧遇知音部分。 俞伯牙是怎样一个人,课文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第 1 段)。抽生读。课文里还有一个词语也告诉了我们他在音乐上成绩卓著,找找。(琴艺高超) 1.作为音乐家要找到懂自己音乐的人,容易吗?(为什么这样说) 2.课文什么地方写俞伯牙知音难寻。(第 2 段) 3.抽生读。 4.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一直都没找到知音) 5.在第 2 段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音乐家知音难寻。(琴艺高超,始终) 6.从“琴艺高超”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始终”你有什么体会。 7.是呀,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伯牙虽“琴艺高超”,但“始终”没有遇到能听懂他音乐的人,能用你们的朗读传达伯牙这种“知音难求”的心境吗?齐读。 (二)知音难寻,乐曲无人赏识,作为一位音乐家来说是多大的憾事,就像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伯牙在做官出使的途中,只能面江对月,借曲抒情,弹奏起自己最喜欢的一曲《高山流水》。 1.课文 3、4 段中哪些句子描绘了伯牙弹奏曲子时的景象,请用笔勾画。 2.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