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个案分析材料 黄磊刚进班时他与别的学生是那么不同:头发很长,衬衫至少有两周没洗了,入秋了还穿着已洗得发黄的球鞋,看来他在班级是个特殊人物。果不出我所料,一周后,我几乎天天能收到他违反纪律的举报:上课喝水、回头、借东西,课下常因小事与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打架,作业经常不能完成,课堂作业也是抄同桌的。 我想了很多办法对他进行教育,但效果只能维持短短几天,我绞尽脑汁地在他身上寻找闪光点,可他毕竟是一个没有特长的学生。就在我对他几乎失去信心的时候,一次偶然的谈话,我注意到在我批评他时,他都是一副温顺承认错误的样子,从没想过要为自己的错误强词夺理地找借口。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可以挖掘的星星之火,这不就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闪光点吗?这不就是我一直等待的教育契机吗?我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扶持这颗幼小的萌芽。于是我在班级及时表扬了他这种虚心接受意见的行为并发动全班讨论并学习这种精神。在同学们惊诧的目光中,他似乎也在震惊中找回了失去已久的自信 课后我多次家访、找他谈心,充分肯定相信他的同时并耐心帮他分析错误的成因及危害。每次愉快的谈话后,我都要善意地提出一个只须他稍一努力就能改正的缺点。几周后,他的纪律明显好转,对班级的事情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可好景不长,几位科任老师告诉我,虽然这段时间他不影响别人了,可他上课只能坐稳十五分钟,然后就听不进去,成绩太差,还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听了这些,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虽然头脑不笨,但基础太差,如果不让他在学习上产生兴趣,仅靠他的意志来维持较好的纪律,是决不可能持久的。 在班级我暗自留心创造一切可以让他表现的机会。一次男女生举行跳大绳比赛,结果他跳得很起劲。看到他和同学一起欢呼雀跃的样子,我似乎看到了他那久违了的孩子般的稚气。“老师,我…我能不能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当然可以。”他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于是在愉快的氛围中我们聊了起来。我表扬了他最近的课堂纪律并耐心地询问他是否还需要老师的帮助。他说:“老师,每节课的课前二十分钟我都尽力去听,有时就怕溜号听不懂。语文还凑合,数学我一听头就大了,我可怎么办呢?”看到他那焦急的样子,我不禁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听不懂还得必须听,而且不许做任何其他的事,还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做,对于一个好说好动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 于是我和几科课代表一商量,决定对他进行“知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