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颍上县第三希望小学 杨蕊【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 69-72 页【教材分析】《比一比》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中第一次教学平均数,为了让学生认识平均数的特征,本课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本课时是在学生二年级学习过认识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学情分析】在二年级,学生们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了 1 格表示 1个单位。在学习中,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理解统计表中各量的含义。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对“平均分”有一定了解,为学习平均数埋下了伏笔。而且根据三年级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投篮比赛的公平性有自己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平均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成绩等。对于这些名词术语,学生经常听到,并不陌生,但其真正含义在统计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方法,学生却并不明白。由于学生已经具备平均分的基础知识,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思考】1、教学模式:采用“五步审美化”数学课堂导学模式,即“情境导入,感知美——探究新知,发现美——实践应用,体验美——拓展延伸,创造美——总结评价,欣赏美”,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力求在和美的课堂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顺利获取新知。2、教材处理:教学中对教材例题做了适当改变,依次呈现两组男生、女生进行投篮比赛的情景,让同学们去做裁判来判断哪队整体实力强?有的同学说比总数,有的同学说双方人数不等比总数不公平!由此引起了学生认知上的一个冲突。接着,说明要确定双方整体实力的高低,并不是观察队内某一人成绩的高低,也不是统计全队的投中总数,而是要根据每个队员的平均成绩来确定。这样安排,主要是创设条件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平均数的意义与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从“比总数不公平”到“比人均数公平”自然演绎的教学,显得简约、生动、顺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初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