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学习系列之二国家战略目标与我校生态特色实施方案三大战略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其中,“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形成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管理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凸显我校鲜明的“生态教育”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生态文明”社会需要的合格学生。 特色学校是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学校发展已由“千校一面”的同质化时代进入“特色立校”、“一校一品”的个性化时代。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个性或特殊性的过程,因为学校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在建设和发展上必须保持区别、体现个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教育;只有这样,学校自身才有存在的价值和生命力,才会具备自己的核心发展力。特色学校是一种学校文化模式学校文化形成的条件 学校文化主体(管理者、教师、学生) 创造学校文化的手段(管理活动、教学活动、课余活动) 学校文化生存的基本条件——校园环境包括学校传统(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是全面提升学校物质、制度、精神建设的助推器,是使学校充满生命力的内燃机,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综合个性”。是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客观显现。教职工应具备一种文化的自觉,自觉进行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努力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 。课改以来我校文化主体的“综合个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 1993年—1998年 焦虑 无奈 (人际关系三件事)1998年—2002年 醒悟 理性(平等尊重 白雪公主与小媳妇)2002年—2010年 谦和 淡定 (人和风清的”和“文化苗头)思辨中形成的特色特色文化是一种校园主流文化的传承市“十五”期间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