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5 月份考试质量分析任课教师: 韦红连 任教学科: 历史 任教班级:6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班 一、试题分析 1.试卷基本情况:历史考试采取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卷面总分 50分,历史学科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归纳列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这四种题型全面考察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2.基本特点:以纲据本。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命题依据七年级历史下册第 1—18 课内容;基础性强。知识点涵盖面比较广泛,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点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标高适度。本次历史试卷,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概念把握不准确。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因素,无数个概念支撑了历史长河,历史概念区分了多个历史史实与现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势必影响对历史脉络的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第 20 小题:清代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相当部分学生错选为 B,此题得分率只有 0.56,这是由于学生对清代皇帝的贡献没有认清导致的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 6 小题:舞蹈《飞天》应是甘肃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不少学生错选云冈石窟了,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陷造成的。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 28 小题第 2、3 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东西,对史实分析不透。这就是平时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又如第 31 小题,要求学生结合明朝的科举考试谈谈对应当如何考试的看法,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答经过时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简略,一笔带过。 4、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 29 小题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