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校老师减减负,少来“小手拉大手”|两会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方青3 月 5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方青代表围绕“为学校和教师减负”话题发表主题报告,再次引发与会代表和领导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来自基础教育战线的代表,我这几年一直在呼吁提高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增加学校软硬件投入、加强村小教学点建设、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等议题。总的来看,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依然众声喧哗,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依然不堪重负,甚至有苦难言。我一直在关注、思考这个问题,并试图找到答案……两会前夕,我通过全国各省 100 位校长就学校一年来收发的文件量、教师工作时间分配、教师身心健康等问题做了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出来后,我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咱们学校一年中接收的各类文件居然多达 1000 多个,最少的也有几百个,它们来自于交通、消防、纪检、环保、治安、宣传等各部门(当然,多数都是与教育局联合下文)。很多部门都希望借助学校这一阵地,实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各种主题的征文、绘画、演讲比赛层出不穷,仿佛写过、赛过、交过就是教育过。殊不知对孩子的教育不是靠几次征文、演讲、手抄报的比赛就能植入孩子意识里的。调查还发现,98.7%的校长认为这些文件过度地消耗了学校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我在调查中发现的另一现象是针对学校的各种评比太多。你只要看学校墙上陈列的各种明晃晃、金灿灿的奖牌,就知道学校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前些天,中国教育报也配合我在微信平台上展开调查,11 天的时间里共有13226 人参与了投票,其中普通教师占 86%,84%的教师认为学校承担的各类检查、评比活动过多。所反映的与我在校长中调查的结果高度吻合。中小学教育是通过课程有目标、有计划地育人的。中小学的课程设计、教材编辑,都是由国家精心安排的,严谨、科学、严密,并有长期的规划,涵盖了意识形态、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科学知识,应该说给每位学生配置的养分已经足够了。什么时间吃什么“精神食粮”这是有阶段性的,比如在婴儿时期喝的是奶,如果你给他吃大鱼大肉是违背生长规律的。作为学校教育者,我们也制定好了完成课程的计划并实施。但是,各种额外的负担,严重地打乱了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安排。要知道,一个部门给学校下一个文件,要办个活动,不算什么,但如果十个部门都这样做,到我学校就是十个活动啊!在这样的情形下,学校很多管理者不得不将工作重心从研究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