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设计一、教学对象本课是高一年级上学期《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高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对周围环境还不熟悉,班集体也正处于形成时期,班级的学风仍处于发展期,而且此时的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但本课的理论性又很强。因此针对上述特点,本课应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进行本课的学习,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二、教学任务首先,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的相关经济想象。其次,培养学生从实例中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透过生活中的想象看本质的能力,让更多的同学可以拥有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相关经济想象的能力。再次,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我国的小康社会才能早日建成。最后,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两大知识点,突破“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这一难点。三、教学策略针对上述的特点,整体上本课宜采用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形式进行,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参与到课堂中来。本堂课也应使用一些多媒体视频资料,在生动展现知识点的同时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政治课的枯燥感。具体来说,本课的第一大目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宜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自主构建知识框架,这种方式不仅利于重点的突破,也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本课第二大目由于其理论性比较强对于还没有扎实政治功底的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宜通过用讲授法的形式来突破这一重难点。四、教学过程本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大步:课前、课中、课后。课前:提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让学生搜集有关手机发展史的资料。课中:【课堂导入】播放视频:《手机发展史》提出问题:八九十年代的人们是否可以用上 iphone5?是什么原因促使手机从“大哥大”发展到如今的智能手机呢?[课堂过程]:利用视频、案例引导学生讨论,以激发学生兴趣,融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