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可持续发展几个案例 案例一:草原的沙漠化问题 沙漠化乃当今生态危机之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沙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 2006 年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面积为 173. 9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18. 12% 。 以内蒙古为例,她的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 1 / 4 ,同时也是草场沙漠化的重灾区。—— 草场沙漠化作为可持续发展问题,与我们的社会与文化有何关联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案例二 森林资源的破坏与鄂伦春族的生计方式对此,我们怎么看呢?何谓可持续发展呢?主讲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与话语权 几个误区: 私有化可以避免“公地悲剧”吗? “ 原生态”就一定可持续吗? 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小结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是在 1980 年由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出版的文件《世界自然保护策略: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中第一次出现的。该文件指出,可持续依赖于对地球的关心,除非地球上的土壤和生产力得到保护,否则人类的未来是危险的。 1981 年, L.R. 布朗出版《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一次对可持续发展观作了系统阐述。该书详细分析了土地沙化、资源耗竭、石油枯竭和粮食短缺等重大问题,探讨了向可持续发展社会过渡的途径、阻力和观念转变等问题。至此,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初具雏形 1983 年 12 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负责制定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政策。 1987 年,该委员会提交了以《我们共同的未来》为题的报告。该份报告首次给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做了界定。这份报告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包括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需要”的概念,尤其是世界上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应将此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二是“限制”的概念,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这一定义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经典界定。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就达数十种,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理解,同一学科也有不同的理解。但其他定义都是对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提出的这一经典定义的修正和补充,而并没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