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山水画构图概说 图解 山水必修(要求精读)构图形式与法则: (1)开合:绘画上的构图的“开合”与作文章的“起结”是一样的,一篇文章大致有起、承、转、合四个部分组成,承、转是文章的中间部分,起、结为文章的开始与结尾,所以,一张画的好否,重要的就是一张画起、结两部分处理的好与不好,“开”即外张;“合”即内敛,开合是画面中两种力的互相制约与平衡,“开”与“合”两者互为对立,互为统一。比如画树,树根为起,树干为承,分枝的地方为转,最后小枝结构画的完善的部分为结。不管是起、承、转、合,或归纳成两部分,起和结,都是两种力量的互相制约。画的开合的规律,最主要是外张和内聚这两种力量互相制约,就是外扩与内敛。 (a)外张:外张这种向外切出、展开的构图容易取得气势,张是力量的外伸,有动势,可以使画外有意。但,这种以外张为主的构图,若处理不好很容易散。 (b)内敛:内敛这种向心力比较强的构图,四周都是虚画的,也叫画入,就是藏、内敛,敛,就是向内的力量的内涵、深化,一般为减弱四周,突出中间部分,有静感,使画内有神,就是容易集中的看主要形象,让视线集中在画的中心。中间的实与周围的虚形成了对照,这种构图,容易集中,但,也容易画的比较小气。 (c)外张与内敛两种力量的均衡处理:如水流的旋涡的向心力与旋涡四周水面外切处理的外张力两者的均衡发展,正是两者的互相制约,才使构图能够相应的稳定下来。画面中的任何物像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而非表面的结合。能否处理好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一幅画成败的关键所在。 (2)高视点盆景式的结构方式:高视点盆景式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山水画章法中最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的构成方式可以概括为画幅下部的坡岸;中部的杂树、斜坡、水面、雾蔼;上部的山峰等三个层次的结构方式。下、中两个层次仅增加画面的高度,并不能增加山峰的高度。然而,画面的高度与山峰的高度间会形成一种视觉差,误把与山峰并不处在同一个高度层次上的景物叠加进去。这样也就在画幅这个平面上助长了山峰的气势。历代画家们正是运用了平面与立体之间的视觉差,造就了无数高耸入云却并不陡峭逼人的壮丽山河。它们是心造的,是意念的,但放在同一个平面内却又是真实的,可感的,层次井然的。图 1、树木长势在画面内所起作用。(郭熙 《早春图》)收藏 分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发表于 2010-6-25 16:13 |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