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课堂实录 一、导语 说起台阶,我们城里的孩子都很熟悉:每天,踏着台阶,我们就进入了高楼大厦,迈上了更高的殿堂。而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房前也有台阶,其中蕴含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呢?今天,作者李森祥就带我们去一户农家的确良台阶上走一走! 二、容及步骤 (一)自主学习 师:这节课,让我们师生走进语文学习的乐园。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四方面的学习内容:1、读台阶——朗读小组;2、说台阶——人物评论组;3、品台阶——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主选择其中一方面的学习内容,然后组成学习小组,稍微考虑一下。1、2、3、4,行动! 师: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10 分钟后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如果你还需要帮助,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上来点击鼠标,老师会给你一些提示。好,开始! (二)交流学习 师:看得出来,大家研讨很热烈,接下来我们四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成绩,这期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第一组,朗读小组 生:本文是一篇小说,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父亲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在当地有一种说法,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于是父亲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辛辛苦苦地劳动,攒了大半辈子,终于盖起了新屋子,台阶高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累垮了。 由于篇幅较长,我们在这选读其中的一部分,10~~~16 自然段,不是文章的高潮,但我们认为小说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朗读 10~~~16 自然段 师:大家认为他们读得怎么样啊? 生:我觉得他们安排得非常好,通过他们的朗读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部分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有的同学读的是父亲总的辛苦,有的同学读的是具体描写在大热天和冬天父亲是如何辛勤地劳动,安排得非常合理,而且语气也特别舒缓,很好地表现出了父亲在准备过程中的那份艰辛与漫长。 师:可以说读得很投入,听的也很认真,点评的也很专业。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去建造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当然是尊重的需要! 生:是为了提高他们家在当地的地位,他们过了一辈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父亲一生都是在为追求他们家的生存地位、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而奋斗。 师:抓住了这句话就等于拿到了走进这篇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