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 宣传工作:(文化方面) 国民党:“全盘西化”——讨好巴结、贩卖民族。 共产党:“左联”——文艺为“工农大众”服务。 但是,“左联”内部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把“采用旧形式”(继承民族文化)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 于是人们面对“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迷茫了。 此时,“左联”的旗帜人物鲁迅先生站出来写了一篇杂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回答了对待“文化遗产”(外来、民族)的立场、态度、方法,为国人拨开了迷雾。称之为——• 1. 本文论述“拿来主义”,但是直到哪一段才正式提出“拿来主义”?• 明确:第 5 段• 2.1—4 段在写什么主义?• 明确:“送去主义”• 3. 为什么先写“送去主义”?“送去主义”好不好?• 明确: 1—4 破“送去”; 5—10 立“拿来”• 文章结构: 先破后立整体感知• 齐读第 1 段,回答问题。• 1. 是什么导致了“送去主义”?• 明确:“闭关主义”• 2. 近来的“送去主义”有哪些表现?(送出去了什么?)• 明确:古董、画、梅博士• 3. 这些混账事都是谁干出来的?• 明确:国民党政府• 4. 鲁迅写这些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国民党政府为赢得帝国主义支持,巴结讨好的丑恶嘴脸,揭露其贩卖民族的本质。分析文本• 真的不会亡国吗?齐读 3 、 4 段,回答问题。• 1. 思考:“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 作者有没有直接讲明后果?• 3. 这种论述方法叫什么?• 明确:类比 分析文本尼采: 自诩是太阳 光热无穷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发了疯中国:自诩地大物博 煤矿丰富 只送去,不拿来 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 4. 理解第 4 段中“抛来”与“抛给”的区别。• 明确:• 抛来:随意,无目的。• 抛给:有意,有明确目的。• 5. 作者说“抛给”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所以,在国民党政府对帝国主义施行“送去主义”的时候,别人对我们施行的是什么主义?• 明确:“送来主义”分析文本• 齐读第 6 段,分析“送来主义”。• 做法——• 实质——• 后果——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分析文本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文化侵略。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