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活用“小”场地因地制宜 活用“小”场地 作者:佚名 据统计,我国中小学校因没有正规体育场地,就占相当一部分,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学校,这样的情况尤为突出,在狭小的场地上,要想完成教材中所规定教学任务,从硬件来讲是一个大问题,那么怎样充分利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显然就成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 小场地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利用“小”字,克服“多”字小班化是在小场地上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和必要因素。狭小的运动场地,庞大的学生队伍,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上好体育课,难度是可想而知,不谈运动效果如何,学生能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就不错了。值得庆幸的是,我校现在每班平均人数降到四十几人,这为在较小场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练习的密度和运动量,提供了一个相当好的机会,课上体育器材基本保证每人一件或两人一件,如垒球、篮球、沙包和垫子等,每人每组都能确保有固定的练习空间,不再需要经常性地分组轮换。即使是人数比较多的班级,经常采用分组轮换的教学方式,单位时间内增加了练习的次数,使人人都有充足的动手练习 的时间,从而提高了练习效果。有了小班化的教学体制以及小组教学制度的保证,才能克服“班级多”、“人数多”的缺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巧用“小”字,克服“乱”字在小场地中上好体育课,要仔细研究操场的规划,使之更合理地得到使用,不浪费每一块土地,这是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课前教师应划好每个教学区域,场地上要有明显的界线,最好要用固定醒目的标志,如插些小红旗,放些标志竿等,以醒目的标志提醒学生的活动场域,要反复提示活动范围,用规则约束学生越界行为。例如进行推实心球,我首先划好一块角落,让学生对着墙进行推球练习,四角用小红旗插上,以提醒其他班级的学生,这里是危险地带不要乱闯。同时让学生 对墙练习,既可以起到安全第一,又节省了时间进行更多的练习。活动中,教者还应了解其他班级的体育活动情况,尽量使跑、跳掷练习相互协调。以便适机调换场地。这样,操场的每块角落都被充分利用了,学生锻炼的有效空间也增加了,从而增强了学生练习的强度,对于提高练习效果也具有一定作用的三、合用“小”字,克服“扰”字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必须做准备活动,这么小的场地上又是跑步做操,又是做游戏,次序乱,效果差,且安全性不高,针对该情况,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