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的多重角色是新课程的实践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人,在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和实践上,班主任作为管理者、教育者、协调者,其内涵正不断得到修正和丰富;同时,学习者、设计者、学生良师益友等角色得以广泛认同和积极实践。班主任的多重角色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要求。 二、班主任角色定位误区: 许多班主任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有的班主任单纯地重视班主任的某些角色,例如对学生像慈母一样,对学生犯错误也很宽容,结果使班级纪律很差。而有的班主任则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对学生苛求有加,包容不足,结果弄得学生都有抵触情绪。 误区 1:单纯强调师道尊严: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容易陷入一种角色误区,即把自己扮演成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而学生只能唯师命是从,否则将受到严厉惩处。这种教育状况,显然不利于民主平等的班级自治氛围形成,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培养。因此,应把班主任角色定位于“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放下班主任架子,做学生忠诚的朋友,关心爱护他们,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宽宏大度,公平合理,对好生不偏爱,对差生不歧视,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平易近人,从而愿意在你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误区 2:什么事都由自己干: 一些班主任本着对工作全面负责的意识,事无巨细都自己负责,结果自己很辛苦,班干部都乐得清闲,但班级工作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作为班主任应该意识到,学生是管理班级真正的主人。要科学地进行班级自治管理,就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班级自治管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建设一支思想端正、纪律严明、能力突出、职责明确的班干部队伍。 误区 3:不能协调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学生在校犯了错误大多不愿告诉家长,在家做了错事也不愿告诉老师和同学。学生在校犯了错误之后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起因,共同寻找改正缺点错误的方法。如果动不动就要学生请家长,不仅让犯了错误的学生认为老师无能,而且会丧失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再者,学生家长也会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还有,个别性急的家长,听了老师的反映,对孩子轻则大发雷霆,重则拳脚相加。我认为学生在校犯了错误,应尽量依靠学校力量解决,当然也可选择适当的时间,到学生家去家访,在融洽的氛围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反映某些问题,以求共同配合,共同寻求育人良方。 误区 4:厚此薄彼 一些班主任对学生因人而异,不能公平对待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