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理解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含义的学习,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以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为此奋斗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艾青的《广的赞歌》,让一位同学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并找出寻找诗句中一一对应的词语?想一想这些都共 10 页 第 1 页是什么关系?学生:聪明与愚蠢、幸福与不幸、前进与逆转、蒙蔽与觉醒、革命与背叛、光与暗。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矛盾。教师进一步引导,那么什么是矛盾?矛盾包含哪些方面?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有什么关系等?这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学流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所举的诗句中一一对应的词语并结合课本内容,概括出矛盾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教师扣住“对立”、“统一”进行概念分析,并结合前面学生的举例加以点评。教师:有的同学可能把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的概念混淆,日常生活中说的矛盾:往往说成冲突或不同意见。看课本 67 页探究探究活动一,引导学生区分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问题探究: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共 10 页 第 2 页理?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1)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哲学上的“矛盾”观点。 (2)“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哲学上讲的“矛盾”含义,不是逻辑矛盾教师: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辩证矛盾是指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教师出示漫画“他敢剪吗?”引导学生思考:(1)他为什么不敢剪?(2)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