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三农的自然因素:水源、气候、地形、土壤等病虫害。人为因素:农民的积极性;政府的政策和重视程度;经营是否符合经济规律;不正当竞争;劳动者的素质。三农:农村、农民、农业。 农业指促进农业发展; 农民指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指小城镇建设。 ( 1 )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农民运动,为北伐战争胜利准备群众基础;( 2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运动,建立广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道路;(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敌后农村抗日根据地,领导广大农民开展广泛游击战作出贡献;( 4 )解放战争时期,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农民、农村为革命胜利作出哪些贡献? ( 5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当家作主人,响应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6 )改革开放时期,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 7 )今天,随着农村小城镇化建设,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民工进城为城市的基础建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加快了中国城市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民、农村又做出了哪些贡献? 1950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分批进行土地改革,结果;到 1952 年近 3 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解放了生产力。 2 ) 1953-1956 土地改革后,农民个体经营分散、落后,很难发展生产,政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到 1956 年 90% 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 ) 1958 中共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党中央提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由于忽视了客观规律,左倾错误泛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 4 )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结果,农村沿着改革开放的方向前进,农村的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采取的变革和调整,结果、启示、建议: 中共对三农进行调整的启示: 为解决三农问题提的建议: 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需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