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螳螂捕蝉学导案VIP免费

螳螂捕蝉学导案_第1页
1/4
螳螂捕蝉学导案_第2页
2/4
螳螂捕蝉学导案_第3页
3/4
白银区第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学导案(导单)单元主题: 第六单元 战争课题:螳螂捕蝉主备人:罗立凤复备人:六年级语文教师 审核:杨湘教材分析:《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故事中套着故事,是一篇学生爱读并能从中受到启发的好文章。学情分析: 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教学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2.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的寓意,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3.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 难点: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重构激趣导入1.学生自由交流: (明确:①多读。②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③在理解每句话的基础上,明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④查阅有关资料)2.学生介绍有关资料。1.谁能总结一下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2.通过课外查阅资料,关于这篇文章的出处和 作 者 你 有 哪 些 了解?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3.板书课题。依单自学(一)预习检查:1.自学检测:小组内相互读词语,不会的互帮互学,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1.课件出示(一):谏(jiàn) 孺子(rú) 曲附(qū) 颈(jǐng)教学环节预设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重构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查找的故事背景及作者介绍。 3.抽读课文,看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二)依单自学:1.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 )的故事,告诫吴王( ) 并使吴王打消了( ) 的念头。2.画出有关蝉、螳螂、黄雀、少年的重点词。写出自学体会和批注。3.提出自己存在的疑惑,小组梳理。2.师相机补充。 刘向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所以他特别关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螳螂捕蝉学导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