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到底该怎么上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学生对音乐课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有的学生在音乐课上拖延而来,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无所谓的消极慵懒心理;有的干脆自顾自地说笑。作为音乐老师,看到这情景,心里肯定难受。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是自己的上课方式不让学生满意?还是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在如今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第八次课改形势下,怎样做才能使音乐课堂更为灵活、更为生动、更为自由、更能贴进学生,从而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首先要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教师自身的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1、过重强调课堂纪律,重视学生热情调动。在平常的教学中,总习惯于课前和学生约法三章,还时不时地提醒学生“安分守己”。但“强压”下常常是事与愿违,学生总明里暗里地说笑、吵闹、插嘴,在课堂上时不时搞出一些“小插曲”。于是,批评、责骂就成了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可即便这样有时也只能换取暂时的安宁,学生对于这种游戏乐此不疲,刚才的一幕不断重演,教师简直无技可施,学生也越来越不喜欢上音乐课。2、学生对音乐教材上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教师对教材的内容挖掘不够。现今高段音乐书上的歌曲较陈旧,这些我们耳熟能曲的歌似乎与“90”后的学生拉远了距离。学生极少能体验到歌中的生活情趣(如农家乐),自然也就不能引起高段学生的兴趣了。与此相反,流行歌曲倒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时不时就会哼个几曲,这与课堂歌曲相比,无疑是一种鲜明的对比。显而易见,“流行歌曲”已成为当前音乐教育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二、了解学生及班级情况因为课程的特点,,一个星期每班只上一两节音乐课,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远不如其他学科的多,往往又担任很多班级的教学工作。这样的格局势必造成音乐教师对学生的不了解,学生因此也不会太喜欢音乐教师,所以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大喜欢上音乐课的尴尬境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有差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了解学生的情况:(1)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程度。(2)了解特长学生情况。(3)了解各班级特点及状况。(4)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求等等。三、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有隔阂。在对高段学生关于对音乐学习的调查中,多数学生这样回答:老师教的那些歌太难听、太难学了;我们喜欢唱一些好听的歌曲,而老师讲了很多乐理,我们不喜欢;老师让我们听的那些曲子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