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诵读欣赏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走进作者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1899 年 1 月24 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 10 年学子生涯。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的拓荒者之一。20 世纪 20 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从1922 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1925 年 3 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七子之歌》。 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2 、体会浸渍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 《七子之歌》,这七个孩子唱的歌里,表现了怎样的母子关系?他们要传达怎样的情感? 抒写七子“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 诗人既要抒写七地——七个孩子“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孤苦和殷殷企盼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怀;又要激励祖国人民为强国、为统一而奋斗!下面请同学们读《七子之歌》,体会诗人的感情,思考:七首诗歌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的?按照土地丧失的先后顺序 1 : 1553 年葡萄牙强占澳门2 : 1842 年英国强占香港3 : 1895 年日本强占台湾 4 : 1898 年英国强占威海卫 5 : 1898年法国强占广州湾6 : 1898年英国强占九龙7 :1898年沙俄强占旅顺、大连;后“ 让给”日本走进屈辱史: 放声朗读七首诗歌,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怀,思考:这七首诗有什么共同点?每一首诗都是用第一人称的拟人化手法写成的每一首诗最后的结束句都是“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不仅表现了被侵占的土地上的人们对于祖国的殷殷深情和盼望回归的信念”,还表现了中国人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决不屈服的精神。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