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评说《雷雨》《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 黎烈文《雷雨》的创作标志着曹禺是以一个具有自己创作个性的剧作家出现在剧坛上的;他写出了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话剧民族化、群众化的初步的尝试。 —— 田本相 雷 雨曹 禺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曹禺:原名 , 1910 年生于天津的一封建官僚家庭。对封建家庭和上层人物的生活非常熟悉,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上学时参加过戏剧 活动并演过戏,产生创作冲动,在 1933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话剧《雷雨》,当时,他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四年级学生。剧本演出后,受到文艺界和观众的热烈欢迎。继《雷雨》之后, 曹禺又写了《日出》《北京人》 《原野》等剧本,其中《雷雨》、 《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这两部四幕话剧的出现,是中国 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解放后, 曹禺有《明朗的天》《胆剑篇》 《王昭君》等剧本。 万家宝 创 作 背 景 创作《雷雨》时,曹禺还在大学念书。曹禺说:“写《雷雨》是为了反封建。我生长在封建社会气氛很浓的家庭里,我周围的亲属、朋友,差不多都是封建社会里核心人物,代表了封建社会的丑恶、黑暗,使我感到可厌、可恨,不能自制。”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 · 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雷雨》简介《雷雨》简介 它以 20 年代初期中国社会为背景, , 通过周朴园家庭内部和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冲突,暴露了资产阶级卑劣 、丑恶的灵魂和本质。从家庭的残酷腐败透露出那畸形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消息,它是现代文学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之作。 曹禺选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光景”的 16 个小时把周鲁两家长达 30 年的旧仇新恨集中在周公馆的小客厅和四凤的房间里表现。剧中 8 个有血缘关系或亲属关系的人物串演了这样一个悲剧:一个阔少爷在 30 年前占有了公馆里的女佣人 , 后来抛弃了她,娶了富家小姐。如今他的儿子重复着同样的丑剧,而且比他更甚:与继母发生暧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