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1. 某大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2. 某大学生毕业后当了门卫所以,有父母说:读书无用! 在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不正确的说法,需要我们写文章批驳,帮助澄清思想,端正认识。 以反驳为主的议论文通常叫做驳论文。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驳论文作驳论文写作思路 树靶子 打靶子 摆论敌 论点 驳论敌 论点 论据 论证 立观点 证明自己 观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 1934 年 9 月 25 日 选自《且介亭杂文》 写作背景1931 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还有人甚至 “求佛菩萨来保佑”。 1934年 8 月 27 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资产阶级走狗文人,也一口一声狂吠“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辩题: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正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反方: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辩论双方主要从课文中寻找支撑己方观点的依据,也可从课外寻找依据。第一步树靶子对方的谬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对方论据是: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我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选自 30 年代的御用报纸““ 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联公理自判决”” ----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选自蒋介石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的演讲 1934 年 ,由反动政客戴季陶和军阀段祺瑞发起,一些国民党官僚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法会,请班禅大师求佛保佑。“ 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 选自《大公报》 1934 年 8 月 24 日第二步打靶子论据论点:总 :只 :一味 : 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直接反驳信地信物:失掉的是“他信力”求神拜佛:发展着“自欺力”( 1—2 )( 3—5 )敌论据论点驳论证仿拟 仿拟,就是有意模仿已有的词语、句子、篇章的形式(一般皆为受众所喜闻乐见),进行再创作,以全新的内容来表情达意的一种修辞手法,亦即“旧瓶装新酒”。仿拟的语言或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使人心领神会又印象深刻;或讽刺嘲弄,当头棒喝,促人警醒……仿拟可分为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