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 积累文中重要文言词语2. 准确理解译释重点语句3. 准确把握理解方仲永的变化经历及文中阐发的道理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 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 " 文 "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 " 泯然众人 " 的哀伤,惋惜之情。题解重点字词解释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父异焉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从先人还家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复到舅家问焉 泯然众人矣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1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2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6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7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8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9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阅读理解:( 1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方仲永有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其原因是什么?( 3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1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2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B .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C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D .《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