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七年级教学形式合作探究教 师张宝单 位房县九道中学课题名称不等式的性质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善于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不等式,对不等式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不等式的性质能力目标 1、会解简单的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2、能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类比可以获得数学结论,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分享别人的想法和结果,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能从交流中获益。教学过程一、导入 1、回顾等式的性质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等式及其解集,学习了找简单的不等式的解集。解方程需要用到等式的性质,那么解不等式也需要不等式的性质,所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不等式的性质。二、新授 1、比较等式的性质,类比猜想不等式的性质。 2、完成下列填空,验证并总结规律: (1) (2) (3) (4) 3、经过验证,让学生发现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性质的区别,并总结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的性质 2: 不等式的性质 3: 4、根据上面的表示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等式的性质。三、例题学习 例 1:设 a>b,用“>”或“<”填空。 (1) (2) (3) (4) (5) 例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下列不等式。 (1) (2) (3) (4) 例 3: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 与 5 的差小于或等于 6 (2)y 的 6 倍不小于 12四、课堂练习:课本 119 页练习 1,2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何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板书设计 9.1.2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1:如果 a>b,那么 a+c>b+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