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性化教案第五讲记叙文表达方式及作用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新初一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知识点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和把握表达方式及作用。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通过阅读体会表达方式的效果。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在文中表达感情的不同作用,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体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结合上下文体会表达方式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预习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二、知识讲解考点1记叙:介绍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按照记叙事件的顺序可以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按照记叙事件的详略可以分为详叙和略叙。其中要注意: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人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补叙是在事件主题叙述完成以后补充叙述某个情节的细节或者揭开故事的悬疑,能够使文章更加完整和严谨,在最后揭开谜底,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2个性化教案考点2描写: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绘声绘色的描绘与刻画,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情。记叙文(含小说、叙事散文)中的描写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以此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角度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考点3抒情: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人、事、物抒发感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倾吐自己的感情。直接抒情的方式一般用在叙述描写人物事件的基础上。感情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感染力很强。间接抒情:是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方式抒情,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含蓄,但非常浓厚。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往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右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考点4议论: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人、事、物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议论,有时在开头,有时在结尾,或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考点5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应该注意的是,记叙文中的说明,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三、例题精析【例题1】桃花心木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越来越奇怪。3个性化教案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